线上炒股信托配资 宝马创新技术再获奖 高乐:技术开放推动实现碳中和

发布日期:2024-11-23 22:43    点击次数:200

线上炒股信托配资 宝马创新技术再获奖 高乐:技术开放推动实现碳中和

“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绝非一日之功,宝马集团坚信‘技术开放’是迈向未来碳中和的唯一可持续路径,以满足全球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稳步推进个人出行迈向绿色未来。”

“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产业链长,影响深远。在行业绿色转型中,企业应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宝马集团董事高乐表示,“宝马坚信合作创造繁荣与增长,多方合作应成为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的关键力量。”

“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绝非一日之功,宝马集团坚信‘技术开放’是迈向未来碳中和的唯一可持续路径,以满足全球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稳步推进个人出行迈向绿色未来。”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

9月27日,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上,宝马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模块化储氢系统技术”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奖。宝马集团董事高乐在大会分享了宝马在低碳转型和全球合作上的见解,并表示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

在前两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宝马自主研发的新能源驱动技术曾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包括2022年的“高性能励磁同步电机系统”和2023年“M高性能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据介绍,BMW高性能励磁同步电机系统作为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动系统的高性能版本,其凭借高度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6相电机控制器、励磁电机技术,以及无稀土应用等诸多创新亮点,实现了稳定高效的高功率输出。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创新BMW iX M60和创新BMW i7 M70实现量产应用。

此外,凭借BMW M专属高性能4.4L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和高性能同步电机的黄金组合、创新的预传动系统,以及高度集成化设计等诸多创新亮点,BMW M高性能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以澎湃性能为驾驶者带来更多驾驶乐趣。目前该系统已率先在全新BMW M5和创新BMW XM Label Red上实现量产应用。

除了电驱动技术,宝马对于氢燃料电池驱动技术也已有超过20多年的研发经验。宝马认为,氢能是实现零排放未来出行的重要一环,并且将于2028年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高端乘用车(FCEV)。2023年以来,搭载现款氢燃料电池技术的BMW iX5 氢燃料电池车试点车队已在全球各大城市完成路测,并完成了量产级标准的测试流程,包括完备的模拟及碰撞测试、单个组件的实验室测试以及封闭场地的整车测试等。不论是在北极圈的极端低温环境,还是45℃的高温沙漠路况,这款车的燃料电池驱动系统表现都非常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当前正在积极推动氢能经济与创新技术,并逐步开展燃料电池车的示范应用。宝马集团对氢燃料电池车的研究高度契合国家创新技术的发展战略。此外,宝马也在积极探索绿色氢能的应用。沈阳市首家加氢站今年投入运营后,华晨宝马立刻成为了该加氢站的首个用户,每天5辆绿氢燃料卡车穿梭在宝马沈阳各工厂之间提供运输服务。

炬申股份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44亿元,同比下降2.71%;归母净利润3954.89万元,同比上升26.1%;扣非净利润3826.56万元,同比上升50.67%;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32亿元,同比上升6.8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477.73万元,同比上升19.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579.54万元,同比上升59.47%;负债率42.34%,投资收益52.5万元,财务费用527.56万元,毛利率20.02%。

久远银海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95亿元,同比下降23.91%;归母净利润1123.19万元,同比下降86.81%;扣非净利润583.84万元,同比下降92.33%;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99亿元,同比下降39.8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20.16万元,同比下降103.2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33.75万元,同比下降107.0%;负债率31.72%,投资收益346.37万元,财务费用-214.11万元,毛利率45.09%。

在宝马看来,无论是氢能技术发展还是行业绿色转型,都与开放创新、多方合作以及良好的伙伴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市场,宝马正协同450多家供应商和600多家经销商伙伴,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在电池技术领域,宝马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领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创共赢。

“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产业链长,影响深远。在行业绿色转型中,企业应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高乐表示,“宝马坚信合作创造繁荣与增长,多方合作应成为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的关键力量。”(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图片均为企业供图)

相关阅读:

国内首家,绿氢燃料卡车在华晨宝马投入使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