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杠杆10倍 智伯的灭亡源于不仁厚,族人早有断言,可惜无人听

发布日期:2025-03-17 22:49    点击次数:150

炒股杠杆10倍 智伯的灭亡源于不仁厚,族人早有断言,可惜无人听

三军六卿制是覆灭晋国的根源,它让卿大夫能像国君一样天然拥有权势的保障,不像普通的臣子那般被国君随意任免、呼来喝去。晋国鼎盛时期共有十一卿族,每一位都有左右晋国朝野的实力,晋国公室被他们踩在脚下玩弄,即便是成功即位为晋公也不能消灭他们,只能拉拢一批、打击一批。春秋末年炒股杠杆10倍,晋国十一卿仅剩六卿家,而从六卿家到三家分晋,不过是短短两三代人的时间。这一过程中,智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长时间决定着晋国的未来,可是在它最鼎盛的时期,却被韩、赵、魏三家联手覆灭。当时执智氏之人是荀瑶,又称智伯。当他被选为智氏族长继承人后,有一位族人曾预言他会因为不仁厚而导致智氏灭族,没曾想真的发生了。

荀瑶的选出和族人的阻拦

姬姓,智氏,名瑶,智氏七世祖,即智氏第七代家主。当初智氏第六代家主智宣子寻找继承人——未来的智氏第七代家主,选中荀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他的才能长处方面,超越同龄人一大截,即便是年长于他的人在某些地方也比不过他: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总结起来:长得好看让人相信,骑射精通有武艺,才艺双全,能言善辩会写文,坚毅果敢能作为。可是荀瑶并非完美无缺的,他不仁厚。名为智果的族人说:“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如果他以自己的五个优点去胁迫别人做不仁不义的坏事,还有谁愿意与他和睦相处吗?

展开剩余71%

说完这番话,智果还进行了一番危言耸听般的预言评价:“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如果真的立了智瑶为我智氏继承人,那么我智氏宗族一定会灭亡啊!智宣子听到这番话并没有放到心上,我智氏好不容易出了位麒麟儿,你说不重用他、不当族长来培养,我就听你的?我疯了吧。况且在那个时代,本就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还讲什么仁厚,能壮大我智氏就行了,不用管其他的。智宣子如此态度,智果心灰意冷,向国内太史请求脱离智氏宗族,改立一辅氏传承。智宣子听闻嗤笑一下,无动于衷。

贤德的赵氏

而同一时间,六卿之一的赵简子也在为家族挑选继承人。赵简子有二子,长子伯鲁,幼子无恤,继承人便是从这两个里面选。但是一时之间确定不下谁好,便想了个办法:找来两个儿子,命其各自记下自己的日常训诫言词,并嘱咐一定要牢记不能忘记。三年后,赵简子问二子,长子说不出写不出竹简上的话,竹简也找不到了;幼子却能将竹简上的话一字不差说出,竹简也常带身上。因而赵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而这为未来三家灭智分晋埋下巨大的伏笔。智宣子离世,智瑶执政,他成为智氏第三位晋国正卿,执政二十二年,是晋国有史以来执政最久的卿大夫。智瑶不负众望,带领智氏力压韩、赵、魏,成为晋国乃至整个周天下权势最大的卿大夫家族。可是即便如此,智瑶不仁厚的缺点还没改变,相反执政之后变本加厉了。越国灭吴成为新的中原霸主,晋国被打压下去,智瑶欲重振晋国霸业,便主动献出封邑增强国力,韩氏、魏氏本不愿,但被智瑶逼迫下只能也献出万户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地。对,就是那位赵简子认为贤能的幼子无恤。

亡于胜利前夕的智氏

智氏、韩氏和魏氏三家一同讨伐赵氏,但他们并不是一条心,智氏乐意干这事,韩氏和魏氏却是被逼的。而且,在某次宴会中,智瑶戏弄韩康子,还侮辱他的家相。韩康子对智氏自然非常不满,不过敢怒不敢言;而一旁的魏氏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物伤其类、兔死狐悲,自己迟早也会遭到智氏的侮辱的。不是没人看到这件事的祸患,可智瑶并不在意,反而宽慰家臣,并说出嚣张无比话: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这一切都是我决定的,我不收拾他们就不错了,他们还敢来惹我?

智瑶忘了一个道理和一句话:狮子搏兔必用全力和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智、韩、魏三家大军开赴赵地,欲灭其族分其低,可是在赵氏最后的希望晋阳城即将被攻克之际,赵襄子暗中派出使者劝说韩魏两家反了智氏,不然肯定会落得和自己一样的下场。韩氏和魏氏一听有理,临阵倒戈,利用智氏的无防备,用水倒灌至智氏大营,智瑶兵败身死,而智氏封邑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智氏的失败真是简单的不仁厚吗?笔者认为不是的,不仁厚只是单纯的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则是自信过多为自大,智伯以智氏的覆灭给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好好上了一课:智氏亡于破赵前夕。 不到最后一刻,永远都不能松懈啊。智伯不仁厚的源于其自身的才能和自信,完全未将那些人放在眼里,没把他们当作与自己平等的盟友和敌人,所以盛极而衰。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炒股杠杆10倍

发布于:天津市

相关资讯